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為回應台灣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或社會需求,在全省的發展中,東部地區由早期的預防青少女失足到提供中輟生、原住民家庭服務。對於後山不幸兒童的需求,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始終念茲在茲,雖花東地區資源極度缺乏,但是在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到那裡的服務態度,以及專業的服務,不但獲得學術界、社工專業、社會大眾的肯定,也贏得公部門的信賴之下,善牧基金會與台東縣社會局長達一年多的合作與努力,德蕾之家終於在2007年正式提供服務。
德蕾之家作為失依少女的庇護中心,為保護個案安全,位址必須保密,從外觀看建築就像一般住戶,無明顯的招牌或路標,主要安置輔導遭受亂倫、性侵害、受虐及被遺棄等性創傷少女,幫助她們安頓身心,學習解決各種困難問題,並發覺自我內在力量以展開新生。目前家園共安置7位少女, 2位國中生、5位高中生。
性創傷是什麼?性創傷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定義,它包括任何形式的性侵犯、性虐待、性騷擾、性暴力、強迫性行為等行為。性創傷可能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帶來長期的影響,例如焦慮、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自殺傾向、身體創傷等。性創傷的治療是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司法院全球資訊網

▲性創傷復原的路是一條漫漫長路(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
社工、生輔員從日常「關心」建立「關係」
「你又不是我的誰,幹嘛管我?我媽也不會管我!」在德蕾之家,許多來自家庭困境的少女,剛踏入這個陌生環境時,常帶著防備與抗拒的心情,一些少女甚至會說出讓人心疼的話語,這些話語透露出她們對大人關懷的懷疑與不信任。這樣的狀況對社工與生輔員來說,並不罕見,卻也充滿了挑戰。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起信任與關係,成為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頭大事。
▲德蕾之家的意見申訴箱
一開始,少女可能會對社工和生輔員的關心感到不適,甚至產生衝突。她們習慣了防衛的心態,對外界的幫助常存懷疑,認為這些成人的關心並非出於真心,或是缺乏持久性。然而,這正是社工與生輔員要突破的關卡——從日常的「關心」出發,逐步建立彼此的「關係」。

▲德蕾之家平時會將刀櫃上鎖,避免少女自傷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少女會發現,社工和生輔員並不只是執行任務的工作人員,他們像是朋友一樣,陪伴著她們度過每一個艱難的日子。最初的「老師」稱呼,也逐漸轉變成「姐姐」,這樣親切而自然的稱謂,代表著一種關係的變化,也代表少女內心的接納與信任。

▲少女平時也會在盪鞦韆上和同儕聊天
社工與生輔員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監督或強迫性的幫助,他們注重的是以少女為中心,尊重她們的情感與需求,並透過日常的小事來展現真心的關懷,無論是陪伴她們談心,還是聆聽她們的心聲,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卻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打開少女的心扉,讓她們感受到真誠的關愛。

▲少女需要與社工聊聊時可以在有娃娃的諮商空間
在德蕾之家,工作人員關心這些少女的生活起居,更在情感層面上給予她們支持與陪伴,並不強求少女要馬上改變,而是耐心等待,給予她們空間與時間去適應、去重新認識自己,並逐步建立起對他人與世界的信任,而這一切的起點,往往只是從一個簡單的關心開始,並透過無數次的細微接觸,逐漸發展出堅固的關係。

▲少女的個人置物櫃
德蕾之家的工作人員各自擁有不同的背景與專業知識,但共同點在於他們都相信「優勢觀點」與「自信心」對孩子的重要性,專注於發掘每個少女的潛力與優勢,並藉由這些優勢來激發她們的自信,讓少女感受到自我價值,也讓她們在情感上得到療癒。

▲晚餐時間大家會一起聚在餐桌吃飯
此外,德蕾之家還有一個特別的治療方式——少女和療癒狗狗的互動,可樂、咪嚕和少女共同生活在家園,偶爾當少女情緒低落時,狗狗成為少女們的朋友與夥伴,牠們的存在為少女帶來陪伴與安慰。

▲德蕾之家的狗狗-可樂(右)、咪嚕(左)
失依少女從「經歷」中獲得「經驗」
為了讓少女們放鬆與享受生活,以及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適應,德蕾之家定期安排各式小家出遊活動,無論是去夜市品嘗小吃,還是和同伴一起烤肉,或是去參加音樂祭,這些經歷都讓少女學會如何協作與共享,並在輕鬆的氛圍中建立信任感與友情。
▲德蕾之家少女也會自己下廚料理,砧板分類明確,避免交叉感染
家園也相當重視少女的生活衛生與身心健康,這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例如,營養師會根據少女的需求設計專屬菜單,確保她們的飲食營養均衡,從而促進她們的身體健康,在每月的小家會議中,少女們會共同討論各種問題,包括提出想吃的料理,小家會議有助於少女學習表達自我,也能提高她們的責任感與集體意識。

▲德蕾之家菜單
心理諮商師的資源,讓少女得到深度的支持與療癒,每位少女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過往,而心理諮商師正是幫助她們釐清情感、處理創傷的關鍵人物,透過諮商讓少女釋放內心壓力,更幫助她們重新建立自我價值與信任感,為她們未來的生活奠定心理基礎。
此外,德蕾之家也會邀請外部專業講師進行講座和工作坊,營養師會介紹如何合理搭配飲食,讓少女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警察則會分享社會治安與法律知識,增強她們對自我保護的意識。

▲少女挑食名單,寫在單上的食物可以選擇不吃
透過具體的「經歷」,讓少女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獲得成長的「經驗」。每一次出遊,每一次講座、會議,每一次心理疏導,都是少女學會面對生活、理解自己、與他人建立聯繫的關鍵。
有「自律」才有「自由」 育幼院少女學習「自立」
「自由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只有懂得管理自己、遵守規則,才能真正掌握屬於自己的自由。」德蕾之家王主任分享。
少女的自立學習從日常規範開始,並漸漸延伸到她們未來生活,學習如何自理生活之外,也包括如何在社會中建立起獨立、自信的身分,為未來的獨立生活奠定基礎。

▲公共區域清潔分配
少女的外出是有規定的,每次外出都必須申請並且最多只能外出半天,期待少女能有時間管理的能力,也讓她們意識到自由並非無限制地放任,而是要學會在框架內做出合理的安排,這是自律的一部分,也是她們學習如何遵守規範、承擔責任的一課。

▲少女必須自己洗衣、脫水
而在生活中的另一項重要規定,是少女的手機管理,為保障睡眠品質,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而影響健康,每晚的手機收回時間定在22:30,第二天早上,生輔員會在規定的時間發還手機。規範看似簡單,卻是自律的重要訓練,幫助少女建立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也讓她們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選擇。對於沒有手機的少女,社工與生輔員會透過討論引導她們管理金錢與生活開支,學會如何做出長遠的財務規劃,這是自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少女在課後會有一個小時的自修時間
當少女年滿18歲後,她們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自立。自立後,她們有三條不同的路可以選擇:一是自己租屋,二是選擇社區家園,三是進入德真之家的自立宿舍。這三條路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挑戰,每一條都需要少女具備足夠的自律與責任感,才能順利走下去。社工與生輔員會與少女討論各種選擇,幫助她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並在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德蕾之家的備用宿舍,當少女剛到家園或生病時可以使用
然而,對於這些失依少女而言,走向自立並不總是順利的,因為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或是急於證明自己而輕信他人,進而受到傷害,易被不良的人所騙。曾有一位少女借別人兩萬元,卻未能如期收回,這樣的事件讓她感到困惑與無助,此時,社工會耐心聆聽少女心聲,並引導她們從這些經歷中學到如何辨識風險、如何保護自己,這樣的討論比責罵更能幫助少女成長。
透過一系列的自立訓練與規範,少女們從「自律」中獲得「自由」,並逐步學會如何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儘管在這條道路上充滿困難與挫折,但每一個過程都讓她們更接近「自立」的目標,並為她們未來的獨立生活鋪設堅實的基礎。

▲德蕾之家一隅 辣椒樹
德蕾之家目前需要什麼呢?
為保護個案安全,德蕾之家電話、位址皆必須保密,募集物資通常由母會「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公布資訊。目前,家園較需要的物資是少女的全新衣褲以及內衣內褲,這些基本的生活物品對於少女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少女可於需要時到「德蕾之家柑仔店」領取生活用品,如洗髮精、沐浴乳等
此外,德蕾之家還面臨著一項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公務車的老舊情況,公務車對家園至關重要,無論是送少女到醫院,還是緊急情況下的快速反應,公務車都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目前使用的公務車已相當老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並且維護成本逐年增加,為確保少女們的安全,更新一輛新的公務車已成為當務之急。



寫在拜訪之後 小編真心話
每一位在德蕾之家生活的少女,都是經歷過無數傷痛與孤獨後,仍然堅持走到今天的勇者,就像是一株在困境中綻放的花朵,雖然歷經風雨,但終究迎來屬於自己的陽光。她們的故事或許讓人心碎,但家園每一次的陪伴與支持,少女逐步拾回失去的信任與自信,從最初的不信任到漸漸接納這份關愛,從對未來的恐懼到學會面對生活的挑戰,每一次的成長,背後都有著德蕾之家夥伴默默的陪伴與付出。
少女學習自立的同時,更在學習愛自己、相信自己能擁抱未來,如此的堅強與勇氣,感動著每一位關心她們的人。也許她們的路不會總是平坦,但有了愛的陪伴以及無私的關懷,少女將能夠在風雨中學會堅定的前行。

▲小編(左)與德蕾之家王主任(右)合影
你可能也有興趣...
【吃餅乾、喝茶也能支持等家寶寶? 限量聯名禮盒報你知!】育幼院蔬果配送第436週/Baby/ArticleDetail/8128/
【和運租車志工種下希望綠意 為育幼院孩子加菜!】育幼院蔬果配送第432週
/Baby/ArticleDetail/8099/
全台育幼院名單&最新需求:幫助弱勢孩童,公益捐款、捐贈物資、志工招募
/Baby/ArticleDetail/6175
